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,退休不再意味着年老,而是开启新生活的标志,未来依然充满着很多可能性。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,如何让老人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、更加有意义,成为需要深刻思虑的问题。
老年人再就业恐难一帆风顺
“忙了大半辈子,退休后要好好歇歇。”可能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想法。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,退休的老年人更多也是在家照顾孙辈、种花养草、旅游交友,以完全放松身心为主。但近些年来,也有不少老人选择“退而不休”的生活方式,继续发光发热,体现人生价值。
对此,一些老人的子女也有自己的看法。由于可能影响健康,有不少人反对老人再就业。同时也会觉得再就业让子女没面子、会被亲戚朋友说闲话。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积极态度,认为老人自己觉得快乐最重要。
但是目前来看,老人再就业也面对着一些困难。大部分招聘岗位都有年龄限制,很多企业普通岗位“三十五岁”以下的要求几乎是“铁律”。只有在家政、餐饮等服务行业,从事保姆、清洁、园林,乃至餐饮业服务员、洗碗工等基层工作的5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相对较大。但雇主一般也因健康风险等原因不太愿意用老年人,老年人的薪资也会普遍低于年轻人。
盘点国外老人退休生活
在一些发达国家,老人的退休生活往往要更随性一些,对子女的生活干涉也较少。或许其中一些老人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是很有借鉴价值的。
美国
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关注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国家,于1965年便制订了《美国老年人法》,1975年批准了《美国禁止歧视老年人法》。从20世纪80年代初专门建立了供100万人居住的退休村或退休社区。
退休社区在美国受到广泛好评,它为老年人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,可以对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需要和兴趣作出反应,老年人享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上的独立,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。他们往往乐于做力所能及又有所寄托的社区义工,也喜欢用房车去各地旅游。
美国老人对于子女的态度比较理智,他们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,专心于自己的事情、保持身心健康就是对子女、家庭和社会的一份贡献。
英国
英国政府有一系列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制度,社会上也有许多针对老年人的慈善组织,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,使其养老无忧。目前越来越多的英国老年人倾向于充分享受质量较高的晚年生活,而不是在身后留给子女一笔可观的遗产。
在英国,退休老人们除了到处旅游之外,不少人也会积极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、开咖啡馆、小饭店或是做企业顾问、开办咨询公司等。还有的老年人干脆当起了作家,在家写作,以积极的方式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。
英国老人往往独自生活,子女成年后都离家自立,不仅与父母分居,而且为了谋职,常常迁居异地。社会上也普遍认为照顾孩子是年轻夫妇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,老人更多只是作为“育儿参谋”。
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2日,英国诺丁汉郡雷特福德,Charles Fisher将自己家门前的灌木丛修剪成了托马斯小火车头的造型,吸引了众多喜爱这一动画形象的大人小孩前来观看。东方IC
尊重老人对退休生活的选择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认为,从心理方面来说,退休后的老人容易陷入失落感、孤独感、无力感和无望感四种不良情绪中。老人应积极调整心态,远离“退休综合征”,还没有做好准备的退休老人要从思想上转变。退休是新生活的开始,老人要放松心情,做一些力所能及、对社会有意义的事,重新找回自我,丰富完善退休生活,以平常心对待退休。
对于老年人“退而不休”再就业的问题,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副院长、心理科医生唐记华认为,老人再就业对其心理非常有益,可有效防止退休综合征。老人再就业时可以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“工作”,这份工作可能没有太多金钱回报,但肯定会给老人丰富的心灵回馈。
其实不管采取何种形式的“退而不休”,老年人选择一种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提高晚年生活质量,这对和美家庭,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积极意义。
|